尽管全球逐渐步入新冠疫情后的新常态,但“长新冠”症状依旧如阴霾般笼罩着数百万康复者的生活。据《美国医学会杂志》统计,高达87.4%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复后仍饱受持续性症状之苦,如持续的疲劳、呼吸困难及认知障碍(脑雾)等,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对此类症状往往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年临床研究,揭示了干细胞疗法在长新冠治疗中的革命性潜力。
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GB/T 42466-2023)(以下简称《规范》)在23年9月正式发布。《规范》涵盖了干细胞采集和接收、复苏和培养、冷冻与储存、质量控制等方面。其中在质量控制里,提到干细胞的验收标准可参考T/CSCB-0002与T/CSCB-0005的内容,其中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三个:“细胞来源、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活性”等。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简称"三高")正悄然侵蚀现代人的健康。数据显示,全球每年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控制"三高"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在众多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精心挑选出了十项极有可能重塑未来的重大科技进展。其中,干细胞疗法凭借在功能性治愈 1 型糖尿病和癫痫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该评论预计,这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将在大约 5 年后走向成熟,或许会引领我们踏入疾病治愈的新纪元。<br /> <br />
2 月 13 日,哈佛大学研究团队于全球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发布了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前数据,展示了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自体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前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针对 8 名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试验。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健康的认知也愈发深入。从日常感冒到严重肿瘤,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健康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