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4:47:52 点击:796 来源:
近日,《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国专家共识(2022)》[1],点明了:结合目前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安全的,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也使异体干细胞移植成为可能。
心力衰竭是一种长期无法治愈的疾病,由心脏病发作引起的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向全身供血,出现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据估计,心力衰竭每年导致266400人死亡,到2030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可能增加46%(从2012年开始)。此外,心衰还会损害肾功能和肝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水肿或心律失常,从而使生活方式恶化。因此,关注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和控制器官功能恶化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仍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而干细胞疗法成为心力衰竭临床医疗的新趋势。
2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此项Ⅲ期试验,在51个地点对565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因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或成功复苏严重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的复发性非致死性住院或紧急护理事件减少,其主要终点及其相关的关键次要终点(首次TCE的时间)均为阴性。该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在减少心血管死亡方面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发表在权威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由Mesoblast公司开发的一种称为间充质前体细胞(MPC)的特殊免疫调节细胞,首次展现出解决心力衰竭的潜力。MPC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炎、促血管生成和促进愈合作用。如此试验细胞是从健康成年供体的骨髓中获得的。参与试验的患者同时接受了常规治疗,这表明细胞疗法与最先进的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MPC治疗在有炎症的患者中显示出更加持久的射血分数改善作用。MPC使患者的心肌梗死或中风风险降低了58%,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28%,此外,MPC治疗还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在基线炎症标志物水平较高的患者中,发病风险降低了75%。
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细胞疗法的机制,其通过减少炎症、增加微血管流动、增强心肌来发挥作用。在心脏局部,MPC可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死亡,并改善血液流动和能量。在全身的大血管中,细胞减少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这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原因。这些细胞也具有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目前心衰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为主,未来这种细胞疗法能和药物协同,让患者充分获益。
心衰常规治疗效果差,费用高,死亡率高。医生非常头疼,虽然目前针对心衰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会面临疾病的多次进展并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死亡率仍旧很高的情况。
干细胞对心肌的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小结
心脏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方法,但受限于供体匮乏、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众多的临床结果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干细胞或将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案。